放弃双足,改做轮式人形机器人,全球知名人形机器人公司宣布战略调整

2024-07-312324人形机器人

近期,人形机器人领域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消息:全球知名企业Sanctuary AI宣布了一项重大战略调整。该公司创始人Geordie Rose在接受采访时透露,Sanctuary AI即将部署首批1000台人形机器人。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机器人很可能采用轮式设计,而非传统的双足结构。
 

                 

                

这一决策引发了业界广泛讨论,尤其是在特斯拉等竞争对手纷纷推进双足人形机器人项目的背景下。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此前曾在2024年股东大会上宣布,计划在2025年实现Optimus机器人的限量生产,预计年底前将有超过1000台Optimus在特斯拉工厂各个岗位工作。然而,马斯克最近在社交媒体上调整了预期,表示2025年的产量可能远低于原计划的1000台,主要用于特斯拉内部,而2026年才会开始大规模生产以供其他公司使用。   

         

Sanctuary AI的这一转向引发了人们对人形机器人发展方向的思考。Geordie Rose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他对双足人形机器人的看法,认为这种设计是”愚蠢的”,并强调几乎所有工作都更适合在轮子环境中完成。他指出,机器人的目的是提高生产力,而非完全模仿人类的一切行为。

         

 


 

         

Sanctuary AI的技术创新与专利布局

         

Sanctuary AI的战略调整并非突然决定,而是公司长期技术积累和市场洞察的结果。2023年9月,公司提交了一项引人注目的专利申请,专利名为”用于类人机器人的系统、装置和方法”(专利号US 2024/0109612 A1)。这项专利描述了一种创新设计:双足机器人的脚部固定在移动基座平台上,通过这种方式,机器人既保留了人形外观,又能借助轮式底盘实现更高效的移动。

                 

                     

这一专利申请揭示了Sanctuary AI在技术路线上的深思熟虑。公司似乎试图在人形外观和实用性之间寻找平衡点,既保留了人形机器人与人类互动时的亲和力,又解决了双足行走在效率和稳定性方面的局限。

         

值得注意的是,Sanctuary AI的旗舰产品Phoenix已经迭代到第七代,但公司一直没有重点展示其行走能力,而是更多聚焦于上半身的灵活性和操作能力。这可能暗示了公司早已认识到双足移动在当前技术条件下的局限性,并一直在探索替代方案。

         

         

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分歧与探索

         

Sanctuary AI的决策反映了人形机器人行业内部的一个重要分歧。目前,行业内主要存在两种产品形态:双足和轮式。大多数企业选择了完全拟人的双足设计,但也有一种观点认为,鉴于当前腿部控制技术的限制,直接模仿人类双足行走并非最优解,而应该采取渐进式发展策略,从更容易实现的轮式设计开始。

         

轮式设计确实具有一些明显优势,如稳定性高、能耗低、控制简单等。这些特点使得轮式人形机器人更容易在实际应用中落地。例如,1X Technologies公司的轮式机器人EVE已经实现了批量化交付。

            

然而,双足设计也有其支持者。例如,1X Technologies虽然在轮式机器人上取得了成功,但仍在积极开发双足人形机器人NEO,并为其上市做准备。这表明,即使是成功实现轮式机器人商业化的公司,也认识到双足设计在某些场景下的独特优势。

         

                  

Sanctuary AI的商业化前景分析

         

尽管Sanctuary AI在产品形态上做出了调整,但公司的整体发展态势仍然强劲。成立于2018年的Sanctuary AI总部位于加拿大温哥华,迄今为止已经完成了超过1.4亿美元的融资,最近一轮融资来自BDC Capital和InBC基金,显示了投资者对公司前景的信心。

         

         

在产品和技术层面,Sanctuary AI的成就同样令人瞩目。公司自研的Carbon人工智能系统为Phoenix赋予了类人智能和泛化能力,使其能够自主工作。特别是在手臂和灵巧手的灵敏度方面,Phoenix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公司还与微软和英伟达等科技巨头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不仅有助于加速AI研究和开发,还为实现"大型行为模型"(LBM)奠定了基础。

         

在商业化进程中,Sanctuary AI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023年3月,公司与加拿大轮胎公司(CTC)合作,完成了首个通用人形机器人的商业部署。2024年4月,公司又与麦格纳国际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计划明年将Phoenix机器人部署到麦格纳的汽车零部件工厂。   

         

值得注意的是,Sanctuary AI采取了一种独特的生产策略。公司计划让麦格纳负责Phoenix机器人的批量化生产,而Sanctuary AI自身则专注于产品研发。这种模式可能使公司更灵活地应对市场需求,同时保持技术创新的领先地位。

         

人形机器人行业的热点与发展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形机器人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机遇。除了Sanctuary AI和特斯拉,还有许多其他公司正在这个领域积极布局。尽管存在技术挑战,但双足人形机器人仍然是许多公司的重点研发方向。然而,Sanctuary AI的战略转向也反映了行业内对于实用性和商业化速度的考量。

         

         

在技术方面,双足行走的稳定性和能效问题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虽然有公司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要达到人类水平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成本方面,高端人形机器人的成本仍然很高,这限制了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降低成本同时保持性能将是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在伦理和安全方面,随着人形机器人越来越像人类,关于其使用的伦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确保这些机器人的安全性和可控性至关重要。在市场教育方面,尽管人形机器人概念已经被广泛讨论,但真正理解和接受这种技术还需要时间。企业需要努力向潜在客户和公众展示人形机器人的价值和安全性。在法律和监管方面,随着人形机器人逐渐进入实际应用,相关的法律和监管框架也需要跟上。这包括责任认定、隐私保护等诸多方面。   

         

Sanctuary AI的战略调整可能会为行业带来新的思考。轮式设计能否成为人形机器人的主流?还是说不同的应用场景会催生不同的设计方案?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在未来几年逐渐明朗。

         

无论如何,人形机器人行业正处于一个激动人心的发展阶段。技术创新、商业模式探索、伦理讨论等多方面的进展都将深刻影响这个行业的未来。Sanctuary AI等先行者的经验,无论是成功还是教训,都将为整个行业提供宝贵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