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巨物之城》的主角是机器人

机器人2024-05-283562其他机器人

从5月24日至6月2日,一场名为《巨物之城》的机器人戏剧在上海戏剧学院昌林路校区的“数字演艺集成创新文旅部重点实验室”上演。这部作品是国内首次以未来人机共生为背景,机器人担任主要角色的创新尝试。

在上海戏剧学院的XR穹顶环幕实验剧场中,40台投影仪联手打造了一个沉浸式的全景投影空间。这场戏剧不仅有真人演员参与,还有众多机器人演员同台献艺。机器人类型的多样性以及人机共演的独特体验,让这部作品脱颖而出。

2021年,上海戏剧学院与上海理工大学携手合作,共同推进“科艺融合”。而《巨物之城》正是这一合作项目的杰出成果。

在戏剧创作方面,上海戏剧学院的“数字演艺集成创新文旅部重点实验室”负责整体框架的构建,由创意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艺术管理专业的师生组成核心创作团队。技术方面,则以理工大学相关专业师生为技术核心,由机器智能研究院负责机器人的设计、运行及表演行为的实现。

《巨物之城》从策划到试演历时近两年,经过多轮修改与调试,最终在2024年正式与观众见面。这部作品设定在2050年的未来城市,描述了人类通过脑机接口与机械器官相连,实现了“永生”,并与机器人共同生活在“巨物之城”中。故事围绕男主角阿泰在这座城市中寻找关于母亲的记忆和生命意义展开。

该剧的原创故事作者兼导演戴炜表示,《巨物之城》旨在探讨机器人的存在意义、未来处境以及他们如何面对爱与永恒的问题。他强调,机器人并非扮演人类角色,而是作为自己,展现人机共生时代的面貌。他希望观众能从机器人的视角审视人类世界,进而思考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

在角色设置上,除了两位真人演员扮演的未来人类阿泰和七月外,其他角色均由智能机器人担任。上海理工大学提供的机器人经过艺术化改造,如Tiago、移动双臂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和双足机器人T-758等,成为各具特色的机器人角色。

如何实现人机共演的默契?机器人如何传达情感并与观众建立共鸣?这是《巨物之城》在机器人技术应用于戏剧艺术领域的一次重要探索。戴炜提到,他们并非让机器人模仿人类表演,而是呈现未来人类与机器人生活的真实预演。

在技术实现上,工作组采用了“演员录音输入、编程转码输出 + AI合成”的方式处理机器人语音,确保机器人能够自然地说出台词。面部表情则通过捕捉人体表情和局部调整的方式生成,而动作则通过远程控制实现人体动作到机器人动作的映射。

《巨物之城》的创作过程充满了挑战,包括演员与机器人的磨合、机器人控制与多媒体系统的匹配、剧场运作与表演的同步等。然而,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技术方法的力量,更引发了关于人机共生时代伦理和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韩生认为,《巨物之城》具有技术和哲学两方面的意义,它为我们揭示了人机共生时代的新型社会关系以及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启示。而机器人技术总监、上海理工大学教授李清都则强调智能机器人为戏剧表演带来的新活力,并引发人们对人机共生时代共处的深刻思考。

据悉,《巨物之城》已受邀参加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有望在这场国际盛会上展示其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