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行业风好正是扬帆时

机器人2024-03-052545

2023年9月7日,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引发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


 

围绕新质生产力这一经济学新术语,2024年1月,作为宏观政策风向标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意味着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体系中,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和支撑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2024年2月,31个省份的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共有26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在相对靠前的位置重点提及了“新质生产力”。从地方近期相继发布的2024年重点项目清单中看,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相关项目也成为投资布局重点。


 

随着两会来临,新质生产力概念热度持续,那么,新质生产力是什么?概念逻辑是什么?又该怎么做?哪些企业才能称得上满足新质生产力的标准?机器人行业该如何跟紧新质生产力趋势?


 

 


 

▍概念核心内涵与延伸 


 

《人民日报》近日刊发的文章提到,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主要形态指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通过技术融合创新促进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发生“质”的跃迁和变革。


 

为什么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由于新质生产力是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必然要求。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前沿技术方兴未艾。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有利于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更有助于抢占全球产业变革和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推动中国经济向更高水平跃升。


 

因此,按照这一理解,新质生产力简单来说是一种提高生产效率的新方式。Sora、AI赋能产业升级、eVTol,新型工业化等新概念其实都可以归类为新质生产力的一部分,机器人也可以是承载新技术的新质生产力形式。 


 

在《人民日报》的文章中提到,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有利于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意味着机器人也是一种新质生产力工具,能够促进产业革新,驱动生产力发展。


 


 

站在这一维度,机器人作为新质生产力的组成部分,企业需要把控的核心是持续创新,载体是产业。 


 

因为机器人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依靠创新驱动一直是产业升级关键,这意味着其可以更容易以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技术为核心,借助新技术,多尝试通过技术融合研发、应用场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方法与手段创新、组织结构与模式创新等全面创新活动,创造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所要求的产业载体,将新质生产力发展迅速转化为经济成效,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


 

例如大族机器人就尝试将协作机器人这一载体与焊接领域形成紧密结合,该企业很好地把握住了协作机器人操作简单、柔性灵活的创新点,形成生产力从而有效解决熟练焊工短缺、焊接质量一致性难以保证等问题,助力企业实现了降本增效、产线升级。当前,大族机器人凭借易用、高效、高精度等优势,焊接应用方案已经在多个行业落地生花。

又例如节卡、艾利特、遨博等企业,就在协作机器人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农业机器人、零售机器人、按摩机器人等相关应用,实现了由一个产业向多个产业辐射、延伸的跨越,为我国实体经济在传统赛道之外开辟新赛道、实现弯道超车创造了重要条件。 


 


 

可以发现,作为新质生产力最活跃的先导力量,机器人产业虽然目前处于产业萌芽阶段,但机器人产业在近年来取得较好的高质量发展,其本身得益于机器人产业具有非常强的科技创新属性以及价值,与传统制造业升级产业进行对比,在整体的产业升级效率上有较为显著的提升,能对经济社会起到全局性引领性变革作用。
 


 

▍新质生产力+机器人概念受热捧 


 

从市场规模看,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则为机器人产业孵化提供了技术熟化、产品中试、早期市场等全链条支撑,而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差异化的细分市场也有利于催生更多机器人产业技术路线与发展模式,为形成新质生产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例如新松公司就是目前国际上机器人产品线最全的企业之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洁净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医用机器人5大类核心产品,打造了以自主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核心产品及行业系统解决方案为一体的全产业价值链。


 

从产业配套看,我国具有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能够快速整合优化不同生产工艺组合、不同生产环节资源,未来产业的技术路线一旦成熟,就能快速实现低成本、大规模产业化,把前沿技术转变成生产力。当前,长三角等地形成了许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已经为培育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良好的产业配套基础。


 


 

例如爱仕达与钱江机器人的合作,就展示出了产业链强大的延展性和多元化发展能力,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下,对于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智能化改造提出了更为精细化的需求,这使得企业需要提高固定投资,以更优质设备实现更高规格生产。这也印证了机器人不仅仅是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形式之一,也能够拉动传动产业升级改造。


 

从市场来看,新质生产力概念股已经掀起炒作热浪,企业只要沾上相关概念就很快得到关注。


 

例如柔性自动化装备与工业机器人系统应用供应商克来机电、拥有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及电机产品的睿能科技、拥有机器人等自动化核心技术的精伦电子、具有2类工业机器人产品的克劳斯、为客户提供智能化集成控制及新材料等产品及服务的合锻智能等,在开年以来都得到了资金的广泛关注。 


 

此外,主要产品是智能仓储物流系统等服务以及拥有机器人工作站的北自科技,旗下产品有全地形机器人、蛇形机器人、轨道式机器人等的中威电子,子公司浙江钱江机器人是浙江省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本体企业的爱仕达,公司及子公司安浦鸣志等深度布局移动机器人行业的鸣志电器,这些带有明确机器人相关技术和产品的企业,也在这次热潮中被人挖掘和了解,资金都有持续涌入埋伏的趋势。


 

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还扩大到了上游零部件生产领域,例如本川智能、东杰智能、中重科技、拓普集团、日发精机等企业表现都非常强劲,展现出了新质生产力将科技成果向经济成效转变,实现从技术研发向产业创新转变的可能性,通过一体推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以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为代表的工业供给体系优化。


 


 

▍结语和未来 


 

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正成为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全球产业竞争最激烈的战略必争之地。


 

从全球形势看,美国、欧洲等纷纷出台战略规划,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从历史镜鉴看,在光刻机、工业软件、操作系统等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未来产业领域,我国起步并不晚,但由于技术、市场、政策等因素制约,这些当时的未来产业没有得到有效培育壮大,一定程度上导致出现当前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


 

结合全球形势与历史镜鉴,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刻不容缓,是增强自主发展能力、锻造非对称技术优势不容错过的战略机遇。我国当前在机器人等未来产业的底层技术上已经实现基础性突破,未来有望通过抓住机器人这个重要着力点,多方面全面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