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女”机器人来了,何时量产?

2023-11-072676机器人创新

 

近期,“马斯克”、“猫女”机器人、“14万”等关键词重新冲上热搜,网友们神评论:马斯克这是要当全民岳父呀!

 

马斯克的“猫女”机器人真的研发出来了吗?


 

 

人形机器人再度火爆


 


 

“猫女”机器人之所以如此火爆,是因为网间流传一张特斯拉 CEO 埃隆·马斯克和美女机器人的亲密照片,并配文称:


 

马斯克研发的“猫女”机器人将在3-5年内量产,售价不到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4万元)

 

而根据公开消息,并没有证据证明马斯克或者其公司研发出了“猫女”机器人,甚至连照片都疑似是AI合成。


 

不过,即便不是官方发布的消息,仍然被广大网友们津津乐道,毕竟随着技术日渐成熟,人形机器人走进生活不再是电影中才有的情景。

 

 

更让资本市场兴奋的是,11月2日工信部引发了《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并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实现量产!


 

如果说马斯克的“猫女”只是小道消息,那工信部的《意见》可是妥妥的战略方向了呀,这怎么能不引起市场轰动呢?


 

于是,机器人指数接连两天出现大涨。


 

 

市场为何如此振奋


 


 

机器人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比如商场里做指路引导的机器人、酒店里送外卖的机器人,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但为什么提到人形机器人市场会如此振奋呢?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组数据,那就是出生人口。根据国家卫生委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出生人口只有956万,这是1950年以来第一次降到1000万以下。


 

众所周知,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加速的阶段,更多的人老去,新生儿却越来越少,人口红利时代面临结束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在未来行业会更加集中,需要大量员工的行业将会变革。比如工人、运输人员,甚至服务行业人员数量都将急速下降,谁来顶上?答案是机器人。

 

因为我国是制造大国,所以目前我们是世界上工业机器人市场最大的国家。但随着消费升级、服务业多元化,服务型机器人也将是市场亟需的替代产品。

 

比如医院里的机器人向导、机器人快递员、机器人保安等等,都能很好的替代人类工作。这也是为什么人形机器人的研发被放在这么高的位置。


 

 

情感依托的价值


 


 

除了服务业,人形机器人带来另外一个价值就是情感依托。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单人成年人口已超过2.4亿人,其中25岁到35岁最为集中,约为2.2亿人。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感到孤单?

为什么常常在字里行间中沉寂?

为什么夜深人静时找不到心灵的归宿?

还不是少了一个陪伴在身边的人。

 

缘分可遇不可求,但有一个人形机器人在家洗衣做饭,能耐心听你倾诉,更重要的是,外表还能满足大部分年轻人对美的追求,何乐而不为呢?如果手机前的你也心动了,说明市场空间真的很大

 

 

当然,除了年轻人,还有需要陪伴的老年人。老年人除了有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更有对精神层次的需求,这恰恰是忙碌的年轻人无法给予的。

 

而人形机器人可以完全满足,被赋予人工智能的机器人不会有负面情绪,还能监测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以及安全。虽然人形机器人不能完全代替亲情,但可以做到情感的依托。


 

 

总结


 


 

说了这么多人形机器人的用处,你是不是对未来心驰神往了?不过事物往往是多面性的,很多专家对人形机器人带来的风险同样十分关注。

 

例如,机器人出现故障,或者被不法分子操控,可能成为伤害人类的最大武器;机器人的升级会代替人工,导致失业率增加;当机器人数量过多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会不会变的更加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