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术机器人产品越做越好,认可并采用的医院也越来越多,政策全面利好并落地,医生和患者对于该类新产品的信心正快速提升。
10月24日,首个国产自主研发的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落户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简称“南山医院”),顺利完成了“深产智造”的手术机器人在深圳本土首次商业装机后的首台手术。
此次手术,不仅仅是对锟铻®技术实力及培训服务体系的高度认可,也是深圳“敢为人先、大步创新”的又一次成功实例。此举将进一步加速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国产化进程,助力深圳建设高水平的医疗健康体系,为我国骨科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进程增添了一个崭新的里程碑。
▍“超级帮手”助力高难度手术
手术难度越大,机器人的作用越是凸显。本次通过手术机器人进行手术的患者祁女士已经68岁,双侧膝关节重度关节炎,活动受限10余年,行走困难且双膝关节屈曲受限,屈曲度在100度左右。为了减少术中并发症风险,提高术后恢复情况,南山医院选择采用手术机器人完成这台高难度手术。
在锟铻®手术机器人的协助下,南山医院骨关节科的李康养主任医师,在多位专家的护航下,进行了首台机器人辅助下的全膝置换手术。
术前通过CT影像,建立三维立体模型,通过影像观察评估假体位置与力线对位、屈伸间隙及内外侧间隙平衡等情况;术中通过可视化的交互界面,操控机械臂自动对齐。全程程式化的操作,让整个手术完成得非常流畅,相比较传统手术,不仅手术精确度提高,整场手术时间也有所缩短。
“手术过程十分顺利,有了机器人高稳定性的‘手’和高精准度的‘眼’的辅助,整个手术更加精准和安全。”李主任在术后表示感觉非常好,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传统手术仅凭医生经验“手摸眼看”,往往会产生误差,有了机器人辅助,可以有效解决医生“看不准”、“拿不稳”的问题。毫无疑问,骨科智能机器人手术作为一种新型手术模式,正打破“传统手术模式”限制,以精准定位、手术可视化操作,成为骨科医师“超级帮手”。
▍精准可靠,开启数智骨科手术新纪元
越来越多的医师掌握了手术机器人的用法,开始用好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这把“利器”,这一前提是专业的培训和学习。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智能手术机器人在国内方兴未艾,蓬勃发展。然而,对于这种高端医疗器械,全国范围内近距离接触甚至操作过的医师仍然是小众人群。
为了加速中国智能骨科及精准医疗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推动骨科手术机器人在国内临床规范开展,深圳就在今年曾开展了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专项能力培训工作研讨会和专项培训,中国医师协会专家和深圳市各级医院骨科医生济济一堂,就如何提升骨科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水平展开“实战级”专业化、规范化研讨培训。
专家们通过理论授课,同时对复杂病例进行现场操作演示,提供涵盖基础知识、临床模拟到临床技能三阶段的渐进式学习体系。培训还以锟铻®智能手术机器人为实战案例,在锟铻®智能手术机器人的辅助下,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设备操作规范流程学习以及假骨实操练习。
锟铻®智能手术机器人只需在学习11~14台手术后,骨科医师的学习曲线会逐步稳定,掌握了这种全新科技产品的实际用法,还能做到传统手术难以达到的精准和统一化,造福所有患者。
“这是我完成的第一台机器人辅助下的骨科手术,”李主任感慨道,“术中实际使用假体型号与术前规划结果完全一致,术后力线恢复正常,病人麻醉过后就可以下地。”
据介绍,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来自元化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简称“元化智能”),是国内首个获得NMPA审批通过的国产自主研发髋膝一体手术机器人。
依托于多年的原创技术研发和沉淀,元化智能研发的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自研深度学习软件系统,在手术之前快速建模,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并且配备安全边界技术实时保驾护航,确保术中安全,7个自由度的机械臂更是精准灵活,可以极大地提高手术的精准度。
▍政策落地,带动国产机器人发展
过去,手术机器人等进口医疗器械往往因使用价格昂贵,成为百姓看病贵的重要因素。但近年来,以手术机器人为代表的国产医疗器械,在国内医疗机构“唱主角”的比例日益增大,越来越多的本土优质医疗机器人开始服务患者,提升患者就医、医生诊疗体验。
产品实力过硬,在政策落地后,费用也开始“下来”,这成为医患选择国产服务机器人的关键因素。
2023年10月1日起,《深圳市医疗保障办法》正式实施,提高了千元以上医用材料报销比例,深圳市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机制将更加规范、健全,职工基本医保、居民基本医保在门诊及住院待遇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深圳市该政策是9月15日印发的《深圳市关于促进消费的若干措施》为进一步提升群众健康消费体验的重要举措之一,该方案特别提到要从国产创新药品和医疗器械、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优化医保个人账户活化使用条件、提高医保个人账户家庭成员共济使用水平等方面,提升健康消费水平。
据相关人士透露,在部分大病医疗上,深圳市的机器人手术医保报销比例可达40%-80%。深圳的理念和创业环境,深圳市政府部门前卫的思维,是许多创新企业选择深圳的最重要原因。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数字技术正推动着智慧诊疗模式的转变。作为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深圳加速布局智慧医疗产业发展。早在今年8月,元化智能就还与深圳市南山区卫生健康局签署“产学研医”一体化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助推医工结合创新发展。
此次元化智能旗下核心产品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在南山医院完成商业落地装机后的首台手术,更是落实深圳医疗产业智慧创新的具体举措,加速深圳建设高水平的医疗健康体系,助力骨科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结语与未来
手术机器人等医疗器械行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属于人类生命健康关系密切的行业,需求刚性较强,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小,行业稳定性较高。
我国相关市场较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大多数医疗设备及耗材严重依赖于进口,国产化水平低,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在医疗器械研发、生产等方面也有了巨大的突破,国产医疗器械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程,并逐步在生化诊断、心脏支架、手术机器人等部分医疗设备和耗材领域实现国产化替代。
在产品优势方面,国产新型医疗器械还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竞争力。在如医用材料、彩超、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手术机器人等部分领域,国产产品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应用推广方面,国产手术机器人已经逐步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应用。随着国内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国产医疗器械质量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选择使用国产医疗器械。例如,很多三级医院已经开始采用国产机器人设备进行手术治疗,如骨科机器人、腔镜机器人等。此外,国家与各地方也加大了对国产手术机器人的采购力度,推动了相关普及和应用。
未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人们对医疗健康和护理的重视程度将越来越高,以及国家对医疗器械产业的扶持政策的推动,手术机器人等医疗器械国产化替代将成为未来产业的重要发展趋势,这也将会极大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和可及性。“看大病贵、难”的问题,在科技的发展下,未来将更有效得到解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