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制造业的深水区,光靠软件和算法这些软实力还不够,更需要智能硬件作为载体,完成从“虚拟构想” 到 “实体生产” 的落地转化,撑起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
10月23日,海康机器人2025移动机器人产品发布会 · 硬件产品专场在线上召开。
本场发布会以「硬核持续进化」为主题,聚焦移动机器人硬件性能的突破,集中发布了包括潜伏、叉取、料箱等产品线的多款新品,旨在满足客户在智能物流场景中对空间利用率、作业效率及复杂载具适配度的核心需求。

▍以硬核创新,破应用困局
随着业务的不断增长、变化,企业对移动机器人的期待已不再局限于基础功能的实现,而是向在复杂应用中能有更多高可靠、高柔性、高性能的产品转变,以适应不断变化市场环境。

海康机器人潜伏、叉取、料箱、移载、重载、复合六大产品线不断迭代,已形成覆盖多个作业流程的移动机器人矩阵。不同形态的机器人可根据节拍与工序要求,在各场景精准完成搬运、生产等任务,帮助用户实现生产提效、环境安全、生产计划和成本优化。本次发布的多款新品,更是在硬件性能上持续进化,为不同场景下的客户需求提供更丰富、更可靠的选项。
▍硬核进化,新品齐发
潜叉2.0:毫米必争,性能跃升

第二代潜伏叉取机器人显著提升了负载、空间利用率以及取放货效率。
新增1.5吨负载车型,能够满足600、1000、1500公斤的主流需求。车身高度降低10%的同时,适配叉孔范围扩大了80%,标准车型可支持95~140mm区间的叉孔托盘。车身宽度缩减10%,意味着2000平米库区可增加约100个储位,在存储场景中实现毫米必争。
通过软硬件协同优化,其取放货效率提升20%。系列还包含窄叉腿车型、长叉腿车型及全向车型,满足多种非标栈板搬运场景。
叉取机器人:架构革新,柔性升级

新一代F3小金刚叉取机器人,通过平台化架构升级、高度集成化与模块化的设计,实现整车线束减少30%、单元器件减少25%。
该系列包含:
- 适配川字托盘、笼车、料架等多类载具的1.5吨负载车型
- 具备60毫米超薄货叉并可实现田字与川字托盘无损切换的柔性适配车型
-1吨负载,最高速度达2米/秒的高速车型
各类车型为不同节奏的搬运作业提供多样化选择。
Q3S:最薄机身,攻克低矮空间搬运难题

针对低矮笼车搬运场景推出的Q3S潜伏举升式AMR,能以125毫米的业内最薄机身实现无障碍潜入作业。Q3S可负载600公斤,并能以2米/秒运行速度高效行驶。
产品集成动态储位检测、载具方向识别与动态对接功能,即使在200毫米偏移量和20度偏角工况下仍能自动纠偏准确取放,进一步拓展了笼车搬运的能力阈值。
新一代STU:更快、更高、更柔性

新一代STU料箱机器人采用可双向伸缩的二级提升机构,适配夹抱、勾拉、托举等多种执行机构,适应更多场景。行走速度最高4米/秒,提升速度2.5米/秒,单次取放货效率在3秒以内,实现更高效率。通过创新设计,其提升机构突破常规产品10米的高度限制,可向最高20米以上的仓库高度拓展。
基于更强的性能,以STU为核心的STRP方案也迭代至2.0版本。STU高速运行时不影响下方潜伏机器人的运行通道,效率提升20%以上。搭配更高的存储场景,库容提升20%。目前,该方案已在华润医药商业集团等多家行业头部客户落地应用。
本场发布会的回放可通过机器人大讲堂视频号观看,扫码填写需求问卷更有机会获得多种实用好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