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具身基础模型驱动产业生态发展,自变量机器人释放真实落地需求

2025-09-231000机器人技术及应用

在全球具身智能产业竞速进入关键期的背景下,合肥正以系统性思维精心编织具身智能生态网


据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相关负责人披露,合肥在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构建中,全链条布局、全要素协同、全场景落地为核心路径,成功推动产业创新模式从分散的单打式向协同高效的集群式转变,目前已形成覆盖算法大脑、控制小脑、核心部组件到机器人本体的研发制造一体化格局。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合肥探索出以场景创新为牵引的独特发展路线,打破了技术与应用之间的壁垒,让具身智能不再局限于实验室,而是真正融入生产、生活等实际场景,成为推动具身智能真正落地、生产力升级的重要力量。


从产业逻辑来看,合肥的一系列举措始终围绕将具身机器人培养成好用的生产力展开。在这条发展脉络上,两大核心需求愈发凸显一方面,需要为机器人赋予能够理解物理世界、实现高效交互的智慧大脑;另一方面,亟待培育具备产业链整合能力的链主企业,挖掘上下游协同价值,进一步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9月20日举办的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无人机产业发展对接会暨全空间无人体系成果展现场,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合肥市高新区管委会、安徽省开放型汽车生态实验室与自变量机器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时,自变量机器人创始人&CEO王潜作了《具身智能生态建设计划》主题分享。

 

 


据了解,自变量机器人作为国内最早实现端到端通用具身智能大模型的企业,其自研的「WALL-A」模型,已展现出强大的泛化性,让机器人有了深度理解物理世界,并自主解决物理世界问题的能力。


自变量与合肥产业链的合作,既有助于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爆款级”机器人产品,还将释放当地数亿元的真实应用需求,形成多样化的基于自变量基础大模型的解决方案。


以“大脑”开源生态为支点,通过引入自变量的自研具身智能基础模型,合肥也将精准补齐产业生态中的关键拼图,确立“链主”,共同挖掘产业协同的乘数效应。


▍发布具身生态建设计划,打造共赢生态


在发布会上,自变量机器人分享了《具身智能生态建设计划》。通过开源已经具备与国际领先模型同台竞技能力的大模型WALL-OSS,降低行业进入门槛,吸引更多企业、科研和开发者参与,用技术满足真实场景的需求,用开源加速具身智能规模化应用。

 


自变量机器人回答了困住具身智能的核心课题,即大脑决定智慧上限。拥有大脑的具身机器人才能切实发挥能动性,进而才有化作新质生产力的可能。自变量机器人此番宣布具身智能生态建设计划,无疑是以提供高水平的智能大脑为支点,加速产业应用落地,激发赛道场景活力。


作为国内具身智能大脑的风向标企业,自变量机器人始终坚持端到端VLA模型的研发。不同于行业内部分模型仅能实现简单指令执行,自变量机器人自研的「WALL-A」模型具备自主感知、推理、长程决策交互,其世界模型与高精度复杂操作能力,已在多个维度上达到全球领先。凭借着极强的通用性与泛化性,目前赛道中已有“硬件看宇树,大脑看自变量”的论断。


近期开源的WALL-OSS,是一个基于大规模真实数据训练的开源具身基础模型。为解决具身模型训练中“数据稀缺、场景单一”的痛点,WALL-OSS依托数万小时多元数据训练,为模型奠定坚实数据基石。


在模型创新方面,其采用"共享注意力+专家分流(FNN"架构与"先离散、后连续、再联合"训练范式。通过紧耦合的模型架构设计和多模态多阶段的训练范式,在视觉-语言-动作三大模态上实现了紧密的跨模态关联度,在动作生成上展现出更准确的语言指令跟随,在真实任务中具备“零样本泛化”能力,在长程操作任务中其能够将任务合理拆解并连贯、稳定执行,在复杂任务中亦能严密推理,通过跨层级统一思维链兼顾“思考”与“行动”。


此前,WALL-OSS的预训练模型权重、训练代码、数据集接口,以及详细的部署文档也一并公开,用“真开源”的方式入局,便于全球开发者们在自有本体上快速微调使用,加速科研与场景落地,旨在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新基建”。


凭借在推理、泛化、动作精度等方面全方位突破,WALL-OSS多个指标超过业内标杆模型,一方面作为基础模型可胜任养老护理、工业装配、酒店服务、物流分拣等多类场景,另一方面,开源能有效解决行业没有统一的、高质量的基座,重复造轮子、成本高、进展慢、质量低等问题。


通过《具身智能生态建设计划》。自变量机器人将围绕开源具身智能基础模型WALL-OSS,推动整个具身智能技术共建、产业协同和应用落地。


技术层面以开源基座模型wall-oss 为核心,开放接口,推动上游算法、算力、数据、与下游场景、开发者的创新合作;

产业层面联合机器人本体企业、零部件厂商、系统集成商,共打造“从模型到产品”的完整链条;

生态层面通过开放社区,联动高校、科研机构和开发者,推动行业标准、人才培养和生态体系的形成。


▍双向赋能,瞄准具身智能真正有价值的商业化落地


在具身智能产业从技术研发向商业化落地跨越的过程中,场景验证与应用是决定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关键一环,只有在真实场景中完成技术适配、性能打磨与价值验证,才能真正实现从技术概念市场产品的转化。


而合肥在这一环节的核心竞争力,正源于其以成熟产业生态为基础的场景供给能力,为具身智能机器人搭建了从技术迭代到商业变现的试验场练兵场


一方面,合肥早年布局并培育的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及电子制造、光伏等优势产业,如今已成为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的场景富矿。另一方面,合肥市以场景创新为抓手,为机器人企业专门搭建了专业化的场景应用与验证平台,进一步降低技术落地门槛。


除牵手合肥国先、高新区外,自变量机器人还与安徽省开放型汽车生态实验室” 达成合作。未来,自变量机器人将以合肥国先为基础,联合合肥推进具身智能生态建设计划,以合肥高新区为样板打造示范标杆,逐步辐射合肥市及安徽省;同时,依托与安徽省开放型汽车生态实验室的合作,进一步拓展具身智能在汽车制造、工业生产领域的深度垂直应用。


展开来看,自变量与合肥将在产品场景、生态产业链、教育科研等多个维度开展深度合作。


在场景应用中,依托自变量具身智能大模型,此次合作将深入公共服务、酒店、养老康养、制造业、科研教育、物流等核心场景,构建可复制且具备推广价值的机器人应用示范体系,让前沿技术在真实场景中加速验证与应用。


在产业链协作方面,将发挥自变量机器人“链主”企业价值,不仅有助于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爆款级”机器人产品,还将释放当地数亿元的真实应用需求,形成多样化的基于自变量基础大模型的解决方案,并带动行业上下游,打造完整产业链闭环。


在教育科研领域,双方将联合高校共建产学研平台,孵化前沿具身智能技术研发团队,加速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落地进程;提供完善的机器人教学与实验平台,开展前沿研究和技术孵化工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此外,通过开源生态吸引国内外科研团队,开展更高层次的跨国合作与学术交流。


可见,自变量与合肥携手恰是“技术大脑”与“场景沃土”的深度耦合,以具身基础模型驱动产业生态发展,联合引入更多本体企业,打造全国首创的具身智能产业聚合模式,推动具身智能走向真正有价值的规模化落地。


双方的合作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具身智能发展提供了一条可复制的新路径,将有望打造出机器人界的“Linux式开源生态”,推动具身智能大模型的研发与应用全面提速,加速具身智能产业走向规模化应用与爆发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