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大讲堂获悉,第二届珠海国际灵巧操作挑战赛已确定于 2025 年 10 月 29 日至 30 日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办。作为机器人灵巧操作领域极具权威性与影响力的专业赛事,本届大赛自筹备阶段,其赛事亮点、赛制任务、奖项设置等便备受行业关注。接下来,让我们逐一拆解,带您全面了解本届珠海国际灵巧操作挑战赛的更多细节~
01 大赛背景及赛事亮点
大赛背景
“珠海国际灵巧操作挑战赛”是全球性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专业赛事。赛事聚焦机器人灵巧操作技术,旨在推动具身智能技术创新与应用。灵巧操作是人类认知、探索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技能,也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交叉融合的前沿方向,更是具身智能机器人实现落地应用的核心能力之一。
赛事亮点
本届"珠海国际灵巧操作挑战赛暨具身智能产业大会"由珠海市香洲区人民政府主办,赛事以“灵巧新生力,智汇创未来”为主题,坚持“以用为导向”设置赛道。
百万美元赛事奖金
一等奖奖金高达50万元,配套600万意向投资,参赛团队进入现场决赛即可获得2万元优胜奖现金奖励。
2大赛道,6项比拼
首创“生产+生活”双赛道模式,由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牵头制定赛制。
02 赛制任务
本届挑战赛设置初赛、决赛两个阶段,时间安排如下:
初赛
报名时间:即日起—2025年9月28日17:30。
比赛形式:采用线上报名与网络评审的形式。
参赛团队需提交参赛报名表和灵巧操作研发成果的演示视频,由学术界和产业界组成的专家评审团从技术先进性、研究基础、团队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遴选出20支队伍(境外队伍≥4支)晋级决赛,并由赛事组委会提供决赛详细任务书与技术支持,进入现场比拼阶段。
注:视频内容建议以机器人完成报名赛道类似任务的演示展示为主,但可不限于赛事任务、也不要求完成3个任务;所提供视频与赛事任务越接近、完成质量越高、可完成任务数量越多,初赛评分越高。各团队承诺提供的材料真实可靠,组委会有权要求在真实性和公平性存疑的团队另行答辩。
报名材料提交邮箱:zhlqcztz@126.com
决赛
比赛时间:2025年10月29日-30日
比赛地点:珠海国际会展中心
比赛形式:参赛团队需自备机器人系统,在现场同赛道并行完成组委会统一命题的场景化应用任务,将根据成功率、完成质量等多维度得分排名,决出一、二、三等。
03 决赛任务及奖项设置
决赛任务
本届挑战赛围绕机器人技术在生产与生活场景中的共性需求,决赛阶段设置“生产、生活”两大赛道,共六项典型任务。其中,生产赛道包括有限空间抓取、刚性部件装配和柔性线束插接3项任务;生活赛道包括人机交接、器具识别与抓取以及器具使用3项任务。
比赛开始前一天(10月28日)可到现场进行适应性调试。
生产赛道
本赛道以“工业装配”为典型应用场景,在有限时长(60分钟)与有限工作空间条件下进行,重点考察机器人系统对多种(类)工件的识别与抓取、精准对齐与精细操作等核心作业能力,鼓励系统支持装配流程的快速重构以实现不同种类零部件灵活组装,激发各参赛团队设计自主智能、稳定性好且柔性强的新型智能制造系统。
该赛道设置的比赛场景如下图所示。
▲任务示意图
比赛过程中任务板水平放置并固定于工作台。通过初赛的参赛团队将收到比赛任务道具板,便于训练测试、持续优化系统直至正式比赛。正式比赛的任务板与道具板在工位布局、作业点位或个别零部件等方面稍有差异(测试技术适应性,视为比赛的重要考察内容之一)。
该赛道不允许使用吸附原理的装置作为末端执行器。
有限空间抓取任务
机器人在工作台旁执行操作。从零件储物箱(600 mm × 500 mm × 20mm)中取出开口插销/螺栓(M16×60mm)/线束(约500mm)(抽签确定抓取开口插销、螺栓还是线束,三选一),并放置到工作台上指定颜色区域内(绿色区:开口插销;红色区:螺栓;蓝色区:线束)。储物箱内所有零件均为横置、无重叠摆放。重点考察机器人对多类工件识别和定位、无碰稳定抓取和正确分类的能力。
▲开口销规格
▲螺栓规格
刚性部件装配任务
机器人从工作台上红色区抓取螺栓,将螺栓拧进任务板的螺纹孔(螺纹孔轴线方向与工作台平行),直至螺栓尾部销孔完全露出;随后从绿色区抓取开口销,插入螺栓尾部销孔(贯穿销孔即可)。重点考察机器人执行精准对准和柔顺力控装配的能力。
▲任务2示意图
柔性线束插接任务
机器人从蓝色区抓取柔性线束(双端USB Type C,线长约500mm),将线束两端的接口分别插入任务板的插孔/母座(固定安装于任务板且开口向上,不区分次序或正反向),并将线束固定在卡槽内(规格如下图所示)。任务板上卡槽共计8个,呈上下交错分布,如下图。绕线要求:同一排线槽可跳过若干,但要求上下排卡槽交错套入,即1-2-3-4…,或1-4-7…。设置额外加分任务:机器人在完成2个卡槽绕线后,可以继续进行绕线,按所绕过的卡槽数量计分。重点考察机器人对接插头插接、柔性物体识别与操作等能力。
◤生产赛道得分排名◥
排名原则:
按总得分进行排名,总得分相同按总用时进行排名。
得分计算公式:
为鼓励各团队勇于挑战和突破,将“人形机器人”和“多指灵巧手”相关系统及技术用于本届比赛中,特设自主系数、本体系数和末端系数“倍增”得分,以奖励挑战突破者。得分计算公式如下:
生产赛道总分=任务1总分+任务2总分+任务3总分;
任务1总分=任务得分×自主系数×本体系数×末端系数;
任务2总分=任务得分×自主系数×本体系数×末端系数;
任务3总分=(任务得分+额外过槽个数×绕线系数)×自主系数×本体系数×末端系数;
生产赛道总用时=任务1用时+任务2用时+任务3用时。
例如:采用人形机器人搭配多指灵巧手、全自主作业方式成功完成所有任务,完成任务3规定之外的3个额外线槽绕线,则得分为:
任务1总分=20×2×1.5×1.5 = 90分
任务2总分=20×2×1.5×1.5 = 90分
任务3总分=(60+3×5)×2×1.5×1.5 =337.5分
总得分=90+90+337.5=517.5分。
评分细则:
生活赛道
本赛道以“厨房烹饪”场景为原型,设置人机交接、器具识别与抓取、器具使用3项任务,系统考察机器人在人机交互、物品识别与抓取、工具操作使用等关键技术。如下图所示为生活赛道操作台示意图,待初赛后向进入决赛队伍提供详细布置信息和相应的比赛道具。
▲生活赛道操作台示意图
人机交接任务
一名队员站于限定位置,自选动作举起量杯等待机器人来取(自机器人开始运动后,人手不能二次运动)。机器人需识别量杯位姿,生成抓握轨迹并实现稳定交接。然后,机器人将量杯准确放置于工作台上指定位置。重点考察机器人在物体三维位姿估计、抓取策略和人机协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人机交接任务示意
器具识别与抓取任务
由裁判按案例图片在桌子上限定区域摆放若干器具(如汤勺、餐勺等),机器人识别并自行决策抓取其中一件,根据机器人抓取的位置判定得分。重点考察机器人在厨房器具识别、位姿估计和抓取稳定性方面的表现。
▲器具识别与抓取任务示意
器具使用任务
本任务将紧接任务2进行,中间不允许人为干预。机器人需使用所抓取的器具,分别从三个容器中舀取颗粒物品,并倒入任务1放置的量杯中,实现“配料”。重点考察机器人使用日常工具的能力。此外,设置额外加分任务:完成配料后,机器人可继续舀取颗粒物品,类别自选,计时结束后将测量全部舀取颗粒物品重量,计算额外加分。
▲器具使用任务示意
◤生活赛道评分排名◥
排名原则:
按总得分进行排名,总得分相同按总用时进行排名。
得分计算公式:
为鼓励各团队勇于挑战和突破,将“人形机器人”和“多指灵巧手”相关系统及技术用于本届比赛中,特设自主系数、本体系数和末端系数“倍增”得分,以奖励挑战突破者。得分计算公式如下:生活赛道总分=任务1总分+任务2总分+任务3总分;
任务1总分=任务得分×自主系数×本体系数×末端系数;
任务2总分=任务得分×自主系数×本体系数×末端系数;
任务3总分=(任务得分+颗粒总重量(g)×重量系数)×自主系数×本体系数×末端系数。
例如:采用人形机器人搭配多指灵巧手、全自主作业方式成功完成所有任务,舀取的颗粒总重量为15g,总得分为585分:
任务1总分=20×2×1.5×1.5 = 90分
任务2总分=20×2×1.5×1.5 = 90分
任务3总分=(60+15×2)×2×1.5×1.5 = 405分
总得分=90+90+408=585分。
评分细则:
奖项设置
每个赛道决赛阶段竞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胜奖,其中,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名,优胜奖7名。大赛现金总奖金池为198万元,并由组委会安排意向投资洽谈,助力优秀团队实现成果转化与持续发展。
04 赛事保障与说明
(1)境内外(含港澳地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均可报名,鼓励参赛队伍跨学科组建产学研联队;
(2)参赛队伍可以同时报名两个赛道,可以使用不同的机器人系统参加不同赛道;
(3)每支决赛队伍由4-10名人员组成,其中领队1名;决赛场内每支队伍人数不超过3人;
(4)决赛所用到的机器人系统由参赛队伍自备,若系统未通过安全检查,不得参赛;
(5)每支参赛队伍决赛期间的食宿、往返交通及设备运输费用由大赛组委会统一安排(组委会对每支决赛队伍统一提供3间标间,决赛队伍人数超过6人的,超出人员的住宿和往返交通由团队自理);
(6)组委会将在“珠香灵巧大赛”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上发布赛事动态信息,敬请关注。
(7)赛事报名邮箱:zhlqcztz@126.com;
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获取赛事报名表和比赛规则
赛事报名邮箱:
zhlqcztz@126.com;
赛事商务咨询:
徐女士
xuyimin@gdaszh.com,13543865126;
赛事规则咨询:
周雪峰裁判长
广东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研究员
xf.zhou@giim.ac.cn;
朱海飞副裁判长 广东工业大学教授
hfzhu@gdut.edu.cn ;
吴鸿敏 生活赛道技术专家
hm.wu@giim.ac.cn;
陈炜楠 生产赛道技术专家
chenwn@gdut.edu.cn。
2025珠海国际灵巧操作挑战赛
咨询群二维码
大赛副裁判长微信
来源:珠香灵巧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