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7月2日报道,中国制造商正积极向发达国家市场拓展服务机器人业务,这些能够执行送餐、配送等任务的机器人日益受到青睐。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针对日本市场需求开发了新品,凭借国内完备的供应链优势,中国企业正大力开拓海外版图。
精准适配:擎朗智能发力日本市场
报道称,擎朗智能今年3月专为日本市场推出了送餐机器人T11。该机型躯干配备大型广告屏,可在流畅移动中展示信息;背部设计双层托盘,可稳妥放置餐盘与杯子,在餐厅中高效履行服务员职责。
T11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卓越的通过性——能在宽度仅为49厘米的狭窄通道中自如穿行,远低于成年人通行所需的约70厘米空间。这使其能轻松应对日本众多空间紧凑的餐厅环境。“放眼整个服务机器人行业,能通过如此狭窄通道的唯有T11。”擎朗智能首席运营官万彬对此充满信心。该公司自2010年成立,2021年进入日本市场,如今日本已成为其最大的海外销售市场。
出口格局:服务机器人“西进”,工业机器人“南下”
市场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根据美国国际数据公司(IDC)2024年10月发布的报告,2023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出口额达15.1亿元人民币,其中高达62.5%销往日本和韩国。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出口格局:销往东南亚和印度的产品占比最高,达36.5%,而出口至日韩的比例仅为11.5%。这清晰地表明,在服务机器人领域,中国企业进军发达国家市场的势头更为强劲。
供应链优势:本土化支撑竞争力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发达国家面临的人力成本上升与劳动力短缺问题,推升了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而中国则依托其完备的供应链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擎朗智能即是典型代表,其机器人所需的绝大多数零部件(包括半导体和传感器)均产自中国。
面对美国出口管制措施对部分中国半导体企业的影响,擎朗智能积极调整策略,决定采用国产半导体。“得益于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除了半导体,传感器、摄像头等部件也已无需依赖国外采购。”万彬强调,同时在中国采购更具性价比的零部件也是一大优势。
行业图景:不止擎朗,海外拓展成共识
报道同时指出,深圳市普渡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服务机器人领域的另一家龙头企业,也正积极加速其海外市场布局。
结论:供应链优势驱动新增长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构建了成熟的国内供应链体系。中国企业正将这一优势延伸至服务机器人领域,效仿家电、汽车等行业的成功路径,积极向海外市场拓展。尽管美国半导体出口管制带来挑战,但能够依托本土供应链优势、灵活适应海外需求并持续发展的中国行业,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