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机器人不做机器人?

2024-10-261286机器人技术及应用

地平线创业第9年,余凯博士成功登陆港股。

 

10月24日地平线机器人-W 在港交所上市交易,IPO定价为3.99港元/股,募资总额达54.07亿港元,地平线机器人-W首日的收盘总市值超534亿港元,成为今年港股最大科技IPO。

         

据了解,本次IPO,地平线在中国香港引起申购热潮,被对标为中国的“英伟达”,不少人称其是中国最大的机器人芯片以及开发板提供商,市场关注度业内居前。

 

地平线公开发售部分获33.8倍超额认购,香港公开发售项下发售股份数目占全球发售的百分比为15%;国际配售部分获13.8倍超额认购,经重新分配后,国际发售项下发售股份数目占全球发售的百分比为85%。

         

 

地平线的机器人团队

         

虽然名字带着机器人三个字,但地平线上市的核心身份却是乘用车高级辅助驾驶(ADAS)和高阶自动驾驶(AD)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通过整合了领先的算法、专用的软件和先进的处理硬件,为高级辅助和高阶自动驾驶提供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让汽车成为拥有智能化的机器人。   

         

但是地平线也并非没有机器人业务,在汽车领域之外,机器人领域是地平线近年来新开辟的赛道。原因就是地平线看到,智能机器人与智能汽车关联最紧密,且市场潜力巨大。地平线创始人余凯有一个基本判断,通过智能汽车将“击穿”机器人相关软硬件技术,最终能够实现机器人产业的彻底爆发。就像当年智能手机兴起后,带动了智能平板、电视的发展一样。

         

地平线的机器人产品主要是两块,一方面卖芯片,一方面是提供RDK生态的业务,原先地平线在机器人板块最初的商业模式主要延续 AIoT 的服务模式,发布过 RDK X3 开发模组,主要服务于机器人的 B 端企业,为客户提供算力和服务。2023 年,地平线内部开始组建整个RDK 的机器人开发者套件,发力建设社区和生态,后续根据自身芯片和开发板,又延展出一套自己的机器人操作系统,提供了机器人算法中心,甚至提供了一套包括数据标注到仿真验证的数据解决方案。

         

 

2024年1月16日,由地平线创始人余凯担任法人、执行董事,地平线专注机器人领域的深圳地瓜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简称地瓜机器人),注册资本2亿美元,主要研发消费级机器人的底层计算平台,该公司由地平线关联公司D-Robotics Holding Limited全资持股,旗下在4月又在上海南京等地全资持股成立了“箩卜的壳”公司,法定代表人为王丛。

            

今年6月,地平线被爆内部组建了一支50人左右的“具身智能”团队,业界猜测技术负责人是余轶南,以及地平线原智能驾驶感知研发部负责人苏治中,团队成员基本来自原地平线机器人部门,主要研发具身智能软硬件,面向更远的未来。

         

地平线的创始人、执行董事兼 CEO、首席科学家余凯,18 岁时被保送到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在慕尼黑大学读完博士。毕业后,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西门子公司和美国NEC 研究院工作,并在这期间担任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兼职教师。2012年,余凯在百度担任研究院副院长,主要进行深度学习、机器人、自动驾驶、人机交互等方面的研究,带领团队在推进云端的人工智能发展,一直待到2015年创立地平线。

         

而余轶南是地平线副总裁,也是早期的创始团队成员之一,2015年就加入了地平线,是地平线的第5号员工,在此之前,他曾经在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从事基础视觉研发工作,是百度清华联合培养博士,导师就是余凯。而苏治中于 2017 年加入地平线,曾是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IDL)的初始成员之一。

         

地瓜机器人CEO王丛,2018 年起在地平线负责包括机器人产品研发、市场和销售服务的整个业务体系,担任AIoT产品线总经理,在负责机器人事业部后,搭建了其完整的研发、销售、市场、社区体系,带领地瓜机器人在地平线内部走完了从0到1的阶段。


 

在王丛看来,机器人时代终将到来,届时必然需要一家专注于底层基础设施的公司,而地瓜机器人的目标就是针对当前机器人行业面临的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提供了从芯片、开发者套件到云端环境的全方位支持,成为一家做底层建设的公司。

         

地平线机器人做什么?

            

8月20日,地平线旗下 " 地瓜机器人 " 公众号发文官宣,要成为 " 业界唯一 " 面向机器人打造软硬件底座的企业,并推出了新品 RDK X5 和 RDK S100,RDK X5 4G 版本 549 元,8G 版本 699 元,为英伟达同类产品体系价格的1/3,比树莓派体系价格低1/2,性价比非常高。

         

         

CEO王丛表示,地瓜机器人正是地平线对“机器人”创业“初心”的贯彻和回归,未来要成为 " 机器人时代的 Wintel"。但公司不生产机器人,而是作为机器人的 " 深度学习大脑 ",使命为加速机器智能进化、促进人机和谐伴生,愿景是成为机器人时代的 " 母生态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提供软硬件通用底座,降低机器人市场的开发门槛,形成围绕地平线的机器人新生态。

         

地瓜机器人开发者生态负责人胡春旭的解释更加明确,由于机器人开发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地瓜机器人的目标是打造‘好、快、多、省’的机器人开发新范式,让机器人开发更简单。从算力高效的好用开发者套件、快人一步的操作流程、丰富多样的算法资源,到极具吸引力的性价比,才能真正实现机器人开发的效率跃升。地瓜机器人的定位是机器人软硬件通用底座提供商。   

         

目前,地瓜机器人已经能面向机器人的各场景应用,提供从端侧智能计算芯片、开发者套件,到云侧开发环境和算法中心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专为新一代通用机器人而生的旭日5智能计算芯片、极致易用RDK X5机器人开发者套件、具身智能全场景算力核心RDK S100,以及赋能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机器人云端开发环境,减少开发不确定性。

         

其中,专为新一代通用机器人而生的旭日5智能计算芯片基于BPU贝叶斯架构而来,拥有10 TOPs算力,并提供充沛异构计算资源,能够为多种复杂模型和最新算法提供极高的计算效率——仅3W功耗即可完成全栈计算任务,充分满足扫地机、割草机等消费级机器人对智能化升级的强大性能需求,以及恶劣使用环境下对功耗的严格要求。目前,新一代旭日5智能计算芯片已经应用于扫地机、割草机、机械臂、家庭陪伴、四足狗、工业相机、视频会议等领域多家行业头部客户的重点产品中。

         

 

号称“千元内最好的机器人开发套件”RDK X5开发板,搭载旭日5智能计算芯片,具有 10 TOPs 算力和先进大模型及视觉算法加持,可以在端侧部署大量的大模型和智能算法,对于开发者来说可以直接利用端侧大模型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机器人的智能。更具体地说,RDK X5 支持从 0.4 亿参数到 15 亿参数各种大模型的端侧部署,比如自然语言交互的 Llama 和 Bloom、多模态分类的 Clip、分割图像的 MobileSAM 等。   

         

RDK S100 采用全新 BPU 纳什架构,专为大参数 Transformer 优化,拥有百TOPs 级算力和全链路开发支持,专为大参数Transformer优化,目前能跑 7B、13B 的模型,可以满足人形机器人、仿生机器人等具身智能应用场景对感知精度和泛化能力的高阶需求,RDK S100还提供丰富的图像传感器接入方式和多种接口拓展板,为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开发提供灵活拓展性。

 

         

地瓜机器人表示,RDK X5和RDK S100 两款产品都面向个人开发者和中小创客领域,目前星动纪元、逐际动力、求之科技、清华大学 AIR 智能产业研究院、睿尔曼、国讯芯微等数家行业顶级合作伙伴已经率先搭载 RDK S100,共同探索具身智能领域的应用前景。   

         

一年多时间,地瓜机器人已累计服务200+中小创客及50000+个人开发者,实现50+机器人品类覆盖。同时,地瓜机器人还携手200+合作院校,推出100+校园课程,建立1000+赛事队伍,组织100+场开发者活动,为机器人行业人才培养聚集产学研融合势能。

         

         

结语与未来

         

智能汽车和智能机器人有很多相似点,但从行业格局、技术成熟度、数据获取等又有诸多不同的地方。目前智能汽车行业市场玩家逐渐收敛,更需垂直整合,硬件更成熟,算法逐渐共识到“端到端”技术,而且Copilot数据采集成本更低。

         

智能机器人应用需求广泛,不同的机器人品类可能会有许多不同的玩家,每年数百篇学术论文涌现,虽然行业普遍对于机器人的新要求是逐渐从专用走向通用,但产业链硬件不如汽车等产业成熟,能与芯片高度兼容的算法技术路线不确定,数据采集成本非常高且缺乏标准,企业为了追寻一个综合性价比更高的方案,各类开源工具拼凑,种种难题层层耦合,出现了各家重复“造轮子”的现象。   

         

伴随大模型和具身智能技术的突破,机器人有望成为下一轮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得益于大模型在机器人开发中的快速应用,夯实算法、算力等底层技术,持续探索垂直应用场景,也将成为智能机器人创新应用的新方向,而统一的软硬件通用开发底座,无疑将为机器人赋能千行百业夯实根基,助力机器人产业迈向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