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杀人案件解析,韩国警方:网传系谣言

机器人2023-12-124123工业机器人

“电影里的恐怖场景出现了!机器人开始杀人!”这是11月8日以来被许多自媒体反复炒作的一则消息,标题非常夸张抢眼,配图劲爆甚至有破圈趋势。
 

眼球效应带来了极大流量,国内外网友脑洞大开,有人还开始鼓吹人工智能控制机器人杀人,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事情过去十多个工作日,而韩国警方已经开始还原了事实真相。

 

 

 

机器人杀人?

 

事实的最初只是在韩联社滚动的一条新闻快讯,韩国一名男子被正执行操作的机械臂挤压致死,根据警察的初步调查结果,涉事男子40多岁,系一家机器人公司的后端技术员工,主要负责对工业机器人进行检查维护。

 

事故发生在7日晚间,当时该男子正在庆尚南道一家农产品中心进行检修工作。这个工业机器人主要负责厂房搬运货物,当时主要搬运的是传输箱装的甜椒,而这名男子在未停机的情况下靠近检查搬运机器人。

 

在检查过程中,机器人似乎出现了某种故障,误将男子识别成了一个箱子。随即,机器人的机械臂将男子提到空中后又摔到传送带上。

 

报道称,该男子上半身被置于传送带上,脸部和胸部遭到重度碾压,致严重挤压伤。随后他被送往医院后,最终抢救无效不治身亡。

 

 

原先这只是一条很小的新闻,类似的事情在韩国并非首次上演,去年3月份,一名50多岁的男子在汽车工厂被工业机器人困住受重伤。如果将目光放到世界范围内,类似的事情更加屡见不鲜。
 

 

根据《美国工业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1992 年至 2017 年间,美国至少有 41 人被工业机器人杀死。而83% 的致命事故是由传统工业机器人造成的。研究还发现:“许多引人注目的事件发生在对机器人进行维护时。”

 

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 (NIOSH) 的研究员拉里·莱恩 (Larry Layne)检查了官方的数据。在他的调查结果中,他发现其中 78% 的案例涉及机器人或机器人控制操作对人类工人的肢体接触。

 

“密歇根州和俄亥俄州在机动车辆制造中大量使用了机器人,也是事故主要发生的区域。此外,29%的受害者年龄在35岁至44岁之间。近年来最年轻的案例是2015年,德国大众汽车工厂一名22岁的工人因为机器人意外殒命。”拉里·莱恩解释道。

 

但此事很快被自媒体放大,甚至有标题写出“人类只是一箱甜椒”这种骇人听闻的话语,以至于在外文和中文自媒体中快速传播。

 

警方初步结论与辟谣

 

目前警方依然正在调查事故具体情况。此外,警方还调查了该配送中心的现场管理人员,判断是否存在工作疏忽和玩忽职守。警方怀疑是工厂方在机器人检修过程中违规开动了该机器人导致意外发生,而在意外发生后也没有及时通过安全措施停止机器人。

 

警方8日初步调查透露,受害人已填写了原计划于 11 月 6 日进行的测试检修单。售后维修单显示,由于工厂报告机器人传感器存在问题,因此机器人的本次照常维修被推迟了2天。

 

这家工厂使用这个机器人将食品包装搬到托盘上已经有大约五年时间,当人力紧缺的时候,机器人的节拍需要更快,检修因此就派上用场,主要由机器人销售公司负责对工业机器人进行停机检查维护。

 

韩国庆尚南道警察局提供的这张照片显示了韩国高城这家蔬菜包装厂的内部情况,该工厂并没有传统工业机器人运行需要安装的护栏,也没有在地上存在明确的安全标识,工业机器人和人的布局界限并不清晰。

 

 

18日警方的后续调查表示,早期证据已经表明,该男子的死亡更有可能归咎于人为失误。因为机器人的传感器旨在识别箱子,在将受害者压死之前,机器人的传感器结果就检测到了受害者携带的箱子,实际上这只是用于检修的一个盒子。

 

 高城警察局调查部门负责人康金基(Kang Jin-gi)说:“这不是一个先进的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机器人,而是一个简单地抓取箱子并将其放在托盘上的机器。机器人的传感器被编程为检测盒子,监控录像显示,该男子手里确实拿着一个盒子走向机器,这很可能触发了机器人的感知系统。”

 

康金基表示,警方正在与相关机构合作,以确定该机器人是否存在技术缺陷或安全问题。他说:“这显然不是谣传机器人将人类与盒子混淆的情况。”

 

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专家克里斯托弗·阿特克森 (Christopher Atkeson) 告诉媒体,“机器人的感知能力有限,因此对周围发生的事情的认识也有限。这可能是意外发生的原因。”

 

▍安全问题仍需警惕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显示,2021年韩国每万名员工拥有1000台工业机器人,密度全球最高,是当年中国数量的三倍多。

 

韩国的许多工业机器人被用于电子和汽车制造等主要制造工厂,机器人的使用和维护安全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机器人的安全性也已经成为机器人产业下一阶段发展必然需要面对的问题。

 

尤其在协作机器人快速发展后,部分工业机器人厂商为了体现其竞争优势,也陆续取消了占据一定成本的安全护栏。为了提升空间利用率,提升机器人的厂房适用性,减少了人机间隔,还有部分企业将原先的安全布置直接也给拿掉,这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给工人们的日常作业带去了新挑战。

 

该工厂所属的东古城出口农业园区的一名负责人在事件发生后的一份声明中,就已经开始呼吁建立“精确、安全”的系统,协作机器人可能是他们下阶段重点发展的领域。

 

与此同时,虽然本次事件与人工智能并无关系,但依然还是让人们开始认识到,随着人工智能驱动的机器人越来越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也在增加。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在制造、医疗保健和运输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无疑需要对安全协议和法规进行更仔细的审查,以降低风险,也以便能够正确确保机器人集成工作场所中人类工人的安全。

 

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 (NIOSH) 的一项研究就具体描述了现代公共安全专业人员应如何警惕最近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研究指出,由于当前许多汽车和科技制造公司几乎完全由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运营,确定这些与机器人相关人类的死亡模式,并及时更新现有安全指南以保护每天与机器人一起工作的工人开始非常重要。

 

 

 

更安全的协作机器人制造商是韩国今年最受追捧的股票类别之一,就在10月5日,韩国斗山机器人公司(Doosan Robotics)在首尔市场上市的首日,股价便几乎翻倍。此前该公司宣布通过首次公开募股募资4210亿韩元(约合3.1亿美元),为韩国市场上年内迄今规模最大的IPO。

 

据介绍,机器人长期以来被用于工业领域完成重复性任务,但斗山机器人主要生产与人类协同工作的机械臂,可以一起完成从工厂车间以外的任务。这些协作机器已被用于从煮咖啡、做炸鸡到斟啤酒和在机场处理行李等各种工作。

 

而三星电子公司投资的彩虹机器人(Rainbow Robotics)股价今年以来已累计飙涨了约3.7倍。今年3月,三星将其在彩虹机器人的持股比例提高至15%。

 

▍结语和未来

 

虽然我们距离《终结者》电影中的 T-800 等真正的杀手机器人出现在地球上的虚构未来还很遥远,但人工智能行业最近的惊人快速发展,意味着我们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及时更新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安全法规,以减少人类危险。

 

由于越来越多新的人才进行机器人行业,专业的培训和教育流程并不算多,就工业机器人的使用而言,我们不仅需要在保障工作效率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工作安全,避免事故的发生,在工厂的生产过程中,设备的停机检查维护也是关键的一步。

 

而在检查时,维护人员不仅要确保机器人的正常运转,还要注意安全问题,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这不仅需要最好在检查时派遣专人看守电源开关,以便在发生事故时能够立即采取措施,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另外急停按钮等传统设计依然有着其存在的必要价值,这点值得在更广泛的机器人领域得到保留。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