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华为生产线应用少量拓斯达工业机器人;镭明激光发布LiM-X800H系列大尺寸设备;御风未来3天斩获1.8亿意向订单等

2023-09-1369其他机器人

1、华为生产线应用少量拓斯达工业机器人

 


 


 

近日,拓斯达在深交所互动易上回答投资者问题“与华为云展开工业互联网方面的合作,目前进展如何?除了华为云,在智能制造以及机器人自动化方面贵司与华为是否有合作关系?”时表示,技术方面,拓斯达基于华为云进行应用开发,推出了拓星链等产品;产品方面,公司积极拓展为华为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机会,目前少量工业机器人应用于华为生产线;管理方面,拓斯达管理层与华为保持紧密的交流和互动,同时,拓斯达从华为也引进了不少研发、IT、供应链等职能部门的专业人才。


 


 


 

 

2、字节机器人团队提出 Vi-PRoM 视觉预训练方案

 

 


 


 

近日,ByteDance Research 团队的研究者从预训练数据集、模型架构和训练方法三个基本角度全面研究了视觉预训练策略对机器人操作任务的影响,提供了一些有利于机器人学习的重要实验结果。此外,他们提出了一种名为 Vi-PRoM 的机器人操作视觉预训练方案,它结合了自监督学习和监督学习。其中前者采用对比学习从大规模未标记的数据中获取潜在模式,而后者旨在学习视觉语义和时序动态变化。在各种仿真环境和真实机器人中进行的大量机器人操作实验证明了该方案的优越性。


 


 


 

 

 

3、镭明激光发布LiM-X800H系列大尺寸设备

 

 


 


 

近日,镭明激光携产品亮相亚洲3D打印、增材制造展览会,并举行新一代大尺寸激光选区熔化设备LiM-X800H系列新品发布会,吸引了制造业专业观众的广泛关注及热烈讨论。据了解,LiM-X800H系列设备成形尺寸为800mm×800mm×1660mm,超大幅面、超高尺寸,更能适应多元应用场景。标配8激光,可根据用户需求选配6激光、10激光,达到成形效率与使用成本的优化匹配。设备采用三工位布局,成形位、清粉位、取件位互不干扰、操作便捷;自研高均匀性、高稳定性大幅面风场设计与控制技术:经过多轮风场设计及模拟计算、反复实物试验,实现了大幅面打印时舱室内风场均匀性在10%以内。此外,多激光搭接区域最低力学性能不低于单激光区域平均值的95%;全幅面力学性能一致性差异不超过5%;镍基高温合金、高强度铝合金、钛合金、不锈钢等材料,标准样棒的室温拉伸性能测试优异。该设备一方面可以满足航空航天、能源动力等领域对大尺寸零部件成形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可实现小尺寸零件量产制造需求,能够为更多用户提供多样化的金属3D打印整体解决方案。


 


 

 

 


 

 

4、御风未来3天斩获1.8亿意向订单

 

 


 


 

近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举行。御风未来受邀在浦江论坛“首届全球创业投资大会”和“第四届全球技术转移大会”两场重磅活动中亮相,集中展示了自主研发的首架2吨级eVTOL 的首款机型M1等国产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创新成果,并在CCTV-1新闻联播中进行了报道。同时,御风未来带来的智能制造、先进技术和创新需求也被多家企业和机构看中,吸引了众多技术经理人前来“淘宝”,并现场收获1.8亿意向订单。


 


 


 

 

 

5、协作机器人公司Franka Emika申请破产

 

 


 


 

据Franka Emika官网消息,公司在股东层面不可调和的分歧的背景下申请破产。应Franka Emika管理层的要求,慕尼黑地方法院于2023年8月25日下令进行初步破产管理,并任命了重组专家Dr.POHLMANN HOFMANN律师事务所的Matthias Hofmann担任初步破产管理人。目前,临时破产管理人Matthias Hofmann博士及其团队正在深入调查该公司。Franka Emika管理层和初步破产管理人已经向Franka Emika的100多名员工通报了这一情况。客户、合作伙伴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也在了解情况。


 


 


 

 

 

6、广东首个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家标准立项

 

 


 


 

近日,广东首个立项的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家标准《精密电驱动谐波齿轮模组通用技术要求》计划正式立项。此项标准由佛山顺德企业广东天太机器人有限公司牵头,联合珠海格力、贵州群建精密、广州奥松电子、广东省科学院工业分析检测中心、重庆大学等行业知名企业、检测机构、高等院校共同完成。预计经过18个月的测试验证以后,该标准将正式进入市场。全国齿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王志刚表示:“此次立项的国家标准,则是在机器人关节、集成式伺服电机、集成减速机等核心零部件实现了国产化技术突破后,推动形成行业技术规范,在集成关节技术上,融合各项高端技术、功能运转实验,立项的标准极具创新性和挑战性。”这将助力中国机器人产业进一步掌握产业上游技术和定价权。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