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拓普集团发布2023半年报。高工机器人注意到,比起其经营数据,半年报中透露的人形机器人业务的进展则更为抓人眼球。
半年报显示,为抓住机器人业务的发展机遇,拓普集团决定拆分设立机器人事业部,又名电驱事业部。
拓普集团表示,设立电驱事业部,是公司战略动态调整和贯彻的体现,通过整合优势资源,配置优秀专业团队,实现业务聚焦,为该项业务的发展提供战略保障。
拓普集团在半年报中透露,为模拟人类运动,机器人需要数十个运动执行器,单机价值约数万元人民币,市场空间很大。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拓普集团另布局机器人的运动执行器。
机器人执行器是机器人的核心部件,机器人执行器主要包括直线执行器和旋转执行器两类,为模拟人类各种运动的协调性与多自由度灵活性,需要同时满足轻量化、小型化及低功耗的技术指标,机器人执行器需要突破很多工程设计极限,实现各类电机、减速机构、传感器、编码器、驱动器、控制器的优化集成及通讯,因此结构复杂、技术非常密集。
拓普集团在机器人执行器业务的核心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1、具备永磁伺服电机、无框电机等各类电机的自研能力;2、具备整合电机、减速机构、控制器的经验;3、具备精密机械加工能力;4、具备各类研发资源及测试资源的协同能力。
目前,拓普集团研发的机器人直线执行器和旋转执行器,已经多次向客户送样,获得客户认可及好评。项目要求自2024年一季度开始进入量产爬坡阶段,初始订单为每周100 台。为满足客户要求,拓普集团需要本年度完成4套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形成年产10万台的一期产能,后续将年产能提升至百万台。
拓普集团董事长邬建树在近期的路演中提到,公司人形机器人的配套也会在墨西哥设立的分支进行,中国工厂的配套作为墨西哥的备选,其模式与汽车的配套类似。
除此之外,拓普集团还在半年报中透露出两大信息。
一是实施智能制造战略,拓普集团以建设灯塔工厂为目标,不断提升工厂数字化水平,建设智慧工厂。拓普集团采取 DFM 虚拟仿真技术,在产品定点及研发阶段,即对工厂布局、产线设计、生产工艺、 参数控制、视觉检测、生产节拍、物流仓储、节能降耗等方面进行模拟仿真,从而大幅缩短项目量产周期,提升质量,降低成本。
拓普集团设置装备自动化部门,不断提升生产自动化程度,从而提升质量保证能力,提升人均产 值,为国际化做好充足准备。在生产自动化基础上,配置 AI 视觉检测、AGV 自动物流、智能仓储以及 RFID 条码及追溯系统,并采用 AI、大数据分析、5G 等技术,提升智能制造能力,保证质量,降低成本。
二是拓普集团 40 亿元再融资项目已经获得审批,发行后可以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资金实力,以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保障各项目的快速发展。
(拓普集团募资用途)
拓普集团表示,公司在发展智能电动汽车八大产品线的同时,抓住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聚焦并不断拓展机器人产业链关键产品和核心技术,实现智能汽车部件业务与机器人部件业务的协同发展。
拓普集团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拓普集团实现营业收入 91.60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34.83%;实现利润总额 12.74 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 48.0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0.94 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 54.57%。
多家上市公司明确表示布局人形机器人
在此之前,上市公司在谈及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布局时,一直较为谨慎。不少上市公司在面对投资者提问时,时常以“公司布局尚未涉及人形机器人领域”予以回应。
与过去频频“辟谣”不同的是,现在多家上市公司一改以往的谨慎态度,纷纷亮相人形机器人底牌,明确表示要布局人形机器人业务,并公布其进展。
8月24日,均普智能在2023年半年度报告中首次透露了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规划和布局,均普智能指出,基于丰富的工业机器人经验结合长期的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经验,在研究探索人形机器人执行器领域的业务机会。据悉,拓普集团研发的人形机器人执行器已多次向客户送样,目前项目进展顺利。
博实股份发布公告称,8月18日,博实股份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共同设立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原理样机产业化研发项目,并在未来共同推进相关技术成果和产品的产业化。
8月29日,天奇股份公告披露,将和正在冲击港股IPO的优必选设立合资公司,专注于汽车领域应用的人形机器人,合作协议显示,首台人形机器人样机的交付不晚于12月底。
比亚迪则以投资的方式频频入股人形机器人企业。2012年,比亚迪即在优必选发展早期时选择押注,时隔11年后,比亚迪再一次瞄准了尚处于发展早期的人形机器人企业智元机器人。此次入股后,比亚迪占智元机器人3.7756%的股份。
今年以来,随着各项重磅政策接踵而至,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同时,AI大模型的突破也让业界看到了人形机器人加速商业化落地的更多可能性。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预计,2026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在服务机器人中的渗透率有望达到3.5%,市场规模超20亿美元,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美元。
广阔的市场也在进一步推动着人形机器人热度的持续发酵,随着多家上市企业相继入局,有望加速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
不过,目前人形机器人产品设计在功能与定位上还存在一些短板和矛盾,其在产业链技术发展方向上存在不少难点,入局者需要认真研判加速破题,如何将有限的资源用在更契合未来发展方向的具体目标上。